找到相关内容213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法相宗的八识学说

      “八识”是根据认识主体的八种功能而划分出的八类识体(属于精神现象),即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、末那识和阿赖耶识。“八识学说”是法相宗承袭印度瑜伽行派的理论,用以论证“唯识无境”的中心...、作用和功能有繁琐论证和说明,其代表作是《成唯识论述记》。  三能变识第一是“异熟”能变,指第八阿赖耶识,它是八识中最重要的。它的性质、作用和功能可以从其不同别名中反映出来。此识体含藏着产生世界一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21955000.html
  • 佛教的“八识”是指什么?

    在佛法上的分析,还有第七、第八——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的存在。7、末那识: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。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,其本质是恒审思量。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(阿赖耶识)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,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,所以末那识又称为“我识”。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,由此而形成烦恼的根本。这种我执的具体表现是,我的具体生命在过去现在未来所思想所经验的东西,有其余势,以种子的形式,摄藏于第八识的阿赖耶识中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562955528.html
  • 净界法师:净土宗正念的重要性

    净界法师:净土宗正念的重要性 我们中国人经常要去算八字、算命,其实这个是有道理的。就是说一个人出生的时候,你阿赖耶识的确累积很多的业力,那你就有不同生辰八字的差别。但是,假设你是一个修行者,你算命就不准。为什么呢?其实这个就是种子起现行、现行熏种子,在种子起现行的时候,这个地方有变化。一般人阿赖耶识的种子起现行的时候,他作不了主。所以说我这念心跟这个环境接触,我以前要起贪烦恼,现在还是...

    净界法师

    论坛精华|净土宗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1425283888.html
  • 三能变概念浅析

    parina^ma的汉译,近人霍韬晦译之为‘转化’,日本学者译之为‘转变’。此种‘能变’有三种,故谓为三能变。即:  (1)异熟能变:又称初能变、第一能变;指八识中的第八识,即阿赖耶识。异熟原有多义,此处唯取其...阿赖耶识的结构与转化的可能  上文说过,世亲‘唯识’的意思是要以‘识’来统摄现象界的一切法,识是境(现象界)存在的依据,境是由识转化而得以呈显,现在要谈的是识何能转化为境?  唯识宗认为现象的本源是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14165078.html
  • 佛教八识

    的作用。因此迷悟升沉之业,皆由意识而作。现在心理学上,研究到前六识为止。但是在佛法上的分析,还有第七、第八——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的存在。   7、末那识: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。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,其本质是恒审思量。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(阿赖耶识)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,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,所以末那识又称为“我识”。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,由此而形成烦恼的根本。   这种我执的具体表现是,我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44360502.html
  • 济群法师答:何为心、意、识?

    济群法师答:   这属于佛教心理学的内容。小乘佛教讲六识,分别是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。大乘佛教则讲八识,在六识外增加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。前六识属于意识范畴,第七识和第八识则属于潜意识范畴。   心、意、识三个概念,虽名称不同,有时也会通用。当它们分别使用时,心是指第八阿赖耶识,为积集义,储藏有情生命中曾有的一切知识和经验。意是指第七末那识,为思量义,人有强烈的自我意识,即根源于第七识...

    济群法师答

    何为心、意、识?|济群法师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31378071.html
  • 什么是阿赖耶识博

    什么是阿赖耶识 释义一 八识中之第八识,由如来藏与无明和合而生。参考阿赖耶条。; 阿赖耶释义:华译为藏识,有能藏、所藏、执藏的三种意义。自能藏万法种子方面来说,叫做“能藏”;自受前七识杂染法所熏所依方面来说,叫做“所藏”;自被第七识执著为我方面来说,叫做“执藏”(我爱执藏)。阿赖耶识的别名甚多,它是一切有情生命之所寄托,在一期无常中,最先来,最后去,并不随生死而消失,故又名“无没识”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5176670.html
  • 建立阿陀那识与末那

    名分别的言说戏论习气。此二种执受,在欲界色界二有色界中是具有的。若在无色界中,无有色法生起了。  经说:  此识亦名阿陀那识。何以故?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。亦名  阿赖耶识。何以故?由此识抄身摄受藏隐、...心识执受力之旺盛衰落,生命亦由少壮而老死。心识既执持此身,摄受此身为其所有,以之为家宅。心识藏隐安居于其中,身心浑为一体,身安而心亦安,身危而心亦危,生则共存,散亦相离,生死攸关了。故又名之为阿赖耶识,...

    单培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70065383.html
  • 唯识思想的转迷开悟之根据

    转依与无漏的种子   人的存在之根底,恒常有阿赖耶识的作用,即:由于潜在意识的阿赖耶识与显现于现实之识(例如前六识)之互相的交互关系,人才无始以来轮回于迷乱之中。阿赖耶识是人的存在之根据,基于此根据,人便不断地埋没于轮回的旋涡之中。由于获得了远离二元性的超世间的知识,众生因而有超越轮回之存在的可能,这个知识是与根据阿赖耶识的人的存在是完全异质的东西。这个超世间的知识到底是怎样?并且是从何处生出?...

    工藤成树/文 李世杰/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3849975.html
  • 无意识与阿阿赖耶识--佛教与精神分析片论

    比较了他们所描述的无意识心灵内容所蕴含的深度和广度,认为从个人无意识到集体无意识再到佛教的阿赖耶识,心灵疆域在不断地深化、扩大和丰富。  [关键词]精神分析;佛教;无意识;集体无意识;阿赖耶识   中图...形式之源。从集体无意识角度看,人类世界不过是一种人类内在精神世界的显现,它同时作为外在的诱惑和内在的驱力,吸引并推动着人们去认识、创造、生活。  二、佛教的阿赖耶识  佛教唯识学认为,人的心灵分为三个...

    尹 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30458697.html